给猪办张“身份证”、维权就像网上购物一样方便、家用电器摆脱遥控器的控制……
这些酷炫又接地气的场景背后,你能想到用到什么技术了吗?
没错,正是区块链。
在前不久举行的金链盟中国区块链应用大赛决赛上,我们看到区块链正在与越来越多的场景结合的可能性:农业、司法、智能家居、旅游、证券……
以上场景,不仅仅是POC,有些已经实实在在用在了生产系统,个别项目甚至产生了稳定的盈利。
在区块链项目落地难的当下,各参赛队伍能基于FISCO BCOS平台,开发出创新、优秀的应用并落地到多个场景,着实鼓舞人心。
事实上,FISCO BCOS 初衷是设计一个国内企业主导研发、自主可控、对外开源的满足金融行业需求的企业级区块链底层平台,并逐渐扩展至其他领域、适用于广泛的分布式商业场景,所以进行了自底向上的完整设计,并考虑了较多国内的特殊需求。
那么这些团队是如何借助FISCO BCOS促进项目落地?亮点有哪些?又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?
为此巴比特采访到了获奖项目中的部分团队代表,在与他们的交谈中,我们能够深刻感知到区块链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已处于厚积薄发阶段,实体产业能够紧密结合自身原有产业优势,巧妙地用区块链增光添彩。对于纯粹的创业公司来说,有些稳扎稳打,有些另辟蹊径,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实体产业。最终,在实体产业和创业公司的合力推进中,区块链服务实体这条通路有望加速打通。
用区块链给猪办张“身份证”
用区块链给猪办张“身份证”,是否还有比这更接地气的区块链应用?
全链通基于FISCO BCOS底层平台开发了畜牧业溯源平台,通过物联网获取牲畜从养殖、生产加工、物流一直到消费者的全部数据,这些数据实时存证上链,作为保险公司核保的参考依据。

在实现手段上,全链通会在猪的耳朵上打一个电子耳标,保证猪的唯一性,“用钳子将耳标打到猪耳朵上的时候,数据就会通过物联网传到网上,避免人为操作数据可能产生的造假。而且耳标是防拆的,拆了之后保险公司是不认可的。”全链通科技CTO王凌告诉巴比特。

耳标是追踪猪在养殖环节的数据,也就是活着的时候的数据。猪死了之后进入屠宰场被分割包装,如何对每一块猪肉溯源?
王凌表示,对于猪被屠宰之后的二次溯源,公司正在依托新华网溯源中国平台,基于物联网+区块链技术,联合屠宰加工企业,冷链物流企业,末端商超企业,打造全行业全产业链终极溯源,“现在很多屠宰场是智能化的,不需要人参与,采集设备给每只猪分配一个ID,将二维码或者很小的电子芯片植入到猪肉里,物流环节可以自动识别。”
但是要保证上链数据的绝对真实可靠,还是存在困难的,提取每只猪的DNA成本太高,在包装带上贴上二维容易被掉包。结合物联网实现溯源是目前最现实、可靠的方式。
在落地上,王凌表示,全链通Demo版本已经在青海畜牧业农场试点,并与电信运营商、保险公司建立了合作,真正实现商业化预计会在2019年。
随着区块链底层平台日渐成熟,技术标准逐步完善、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快,区块链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正在以看得见的趋势迅速延伸。这些不断涌现的区块链项目在各行业的每一小步尝试,都将是区块链深入实体产业的一大步。